仔组词有哪些 对的 组词


原创:李丽敏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仔组词有哪些 对的 组词

一、鸭仔落水身就浮

在泉州方言中,“鸭仔”便是“鸭子”的意思。谚语“鸭仔落水身就浮”形象地表达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只要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逐渐适应。这个谚语反映了自然法则,也揭示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泉州话中的“仔”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词尾,它常用于许多词汇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用法。以下是“仔”在泉州话中的几种典型用法:

1. 作为名词的标志

(1)当“仔”作为名词标志时,它可以与普通话中的“子”相对应。例如,“囝仔”就是普通话的“孩子”。而谚语“囝仔爱有伴,老人怕孤单”则表达了孩子们喜欢热闹,老人们则更为孤单的情感需求。

“品仔”或“品箫”即为普通话中的笛子,而“骰仔”指的是“色子”。类似地,“簿仔”就是本子,“麦仔”则是麦子。谚语“麦仔黄,虼蚤咬卵团”形象地说明了麦子成熟时跳蚤繁殖的现象,“虼蚤”即跳蚤,“咬卵团”形容其数量之多。

在泉州话中,“仔”还用于“桃仔”、“李仔”、“桔仔”等词中,表示水果名,而“金仔”、“银仔”、“袜仔”等则指金子、银子、袜子等物品。这种用法与普通话中的“子”字非常相似,但在不同的词汇中会有所变化。

(2)有些情况下“仔”并不能与普通话的“子”完全对应。例如,“孙仔”在泉州话中是“侄子”的意思,而普通话中的“孙子”则是“孙子”。“师仔”表示的是徒弟,“舅仔”则指的是妻舅。这种用法体现了方言在亲属称谓上的独特性。

“娘仔”则是指蚕宝宝,“檨仔”是芒果,而普通话中的“柿子”则在泉州话中称作“灯柿”。“葱仔”即葱,“圆仔”或“丸仔”则为汤圆。

在泉州话中,“蝶仔”指飞蛾,它的出现常常预示着雨水的到来,尤其是在夏天。谚语“雨天将到,蝶仔满灯罩”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现象。

2. 动词转化为名词

在泉州话中,将动词加上“仔”后,可以形成表示工具或物品的名词。例如,“铲”作为动词,变成“铲仔”后,指的是铲子这一工具。类似地,“锄仔”表示小锄头,“锯仔”则是木工工具。

3. 用于重叠动词中

在泉州话中,“仔”还可用作助词,表示动作的重复性。例如,“说仔说”意味着反复说,“看仔看”则指多次观察。“拣仔拣”则形容挑选的过程,最终挑选出的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4. 用作名词的附加含义

“仔”字还可以表示细小或对某些职业的贬低。如“小鸡仔”指小鸡,“衫仔裤仔”是指小孩的衣服,“贩仔”是小贩的意思。用在一些职业的称谓后,如“贼仔”是小偷,含有一定的贬义。

用在亲属称谓后,“仔”还可以表示亲昵。比如,“小妹仔”、“阿狗仔”等。这种用法在方言中体现了称呼的亲密和感情的表达。

5. 作为附加词缀的强调作用

在泉州话中,“仔”作为附加词缀,可以用来强调某种行为或状态的程度。例如,“看仔”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看得”,形容程度的不同;“寒仔”则形容“冷得”的程度。

6. 作为中缀的过渡音和强调作用

“仔”字除了用作词尾外,还可以作为中缀,用于两个词素之间,起到过渡和强调的作用。例如,“爸仔囝”比“爸囝”更具亲切感,“母仔囝”也同样如此。

泉州话中的“仔”字的用法确实非常有趣,体现了方言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不仅展示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仔组词有哪些 对的 组词

二、孔子公值钱

在泉州方言中,“孔子公”是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尊称。谚语“孔子公值钱”意在强调字墨和文献的重要性。孔子在泉州人的心目中是智慧与学识的象征。

“子”字在泉州话中有文读和白读两种发音,文读为[ts?扪3],白读为[tsi3]。两种发音在日常使用中各有其用法。

(1)古代,“子”常用来指称有学问和道德的男子,如“孔子”、“孟子”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是古代“诸子百家”的核心人物。

其中,“孔子”在泉州人的心目中地位最高,因此被尊称为“孔子公”。谚语“孔子公呣敢收隔暝贴”意指即使是孔子也不敢随意答应别人要求其次日行动的请求,这比喻再精明的人也不应随便做承诺。

“夫子”则是旧时对儒家学者的称呼。文庙是供奉孔子的地方,而“老夫子”常用来形容那些学问迂腐的知识分子。至于“君子”,最早指贵族士大夫,现在用来形容有学问和修养的人,相对“小人”。谚语“君子厅,小人房”说明君子的气度宽广,而小人的心胸狭窄。

(2)“子”字在现代还有很多通用的称谓。如“男子”指男子汉,“女子”指女人,“孝子”指对父母孝顺的子女,“不肖子”则是指不孝的子女。

成语“父子情深”、“母子连心”则描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感情。传统文化中,父母教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过去的观念认为“多子多福”,男孩被视为家族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