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设计


南京推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街道和社区的采访中,市民对这一措施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许多人认为,既然相关设施和方案尚未完善,垃圾分类的推进似乎有些“急于求成”。但深入探访后发现,实施垃圾分类对南京而言,实际上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历史背景】

进入70年代末,各城市纷纷在郊区寻找适合的垃圾填埋场。南京市于1983年7月建成了凤凰东街垃圾处理场。随着“创建卫生城市”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推进,自1990年起,各市县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垃圾处理场的投入,至1992年底,省内60%以上的城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南京市在这一年也建成了轿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

【垃圾山现状】

水阁垃圾填埋场位于南郊风景带牛首山南沿,其外观虽然经过了绿化处理,但依旧可以看到原始的垃圾山形态。天井洼垃圾填埋场则坐落于浦口,沿途的山间公路通向此处。南京的这三座垃圾填埋场围绕着城市,使得南京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挑战】

1990年,为满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南京市关闭了所有小型垃圾堆放场,并投资建立了轿子山和水阁垃圾填埋场。两座填埋场分别占地420亩和540亩,设计容量为150万立方米和240万立方米。由于垃圾处理的超负荷状态,这些填埋场面临着垃圾堆体塌方、渗滤液外溢等问题。2014年,轿子山填埋场正式关闭,其他两座填埋场也在当年陆续关闭。关闭后,这些填埋场进行了高分子薄膜覆盖和绿化改造,但垃圾的处理依旧面临挑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赵群指出,垃圾填埋气体中含有有害物质,如硫化物、甲烷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市民建议】

例如,如果社区能够在水质不达标时,详细告知居民水质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市民对于垃圾处理的关注度和配合度将会提高。垃圾分类的宣传也应加强,使市民了解垃圾分类与自身健康的直接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