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春节的传统习俗中,贴春联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每逢除夕之夜,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忙着在门框上贴上对联,寓意着新年的美好祝愿。回顾儿时的记忆,那时候的春联都是亲手书写的,甚至用的是自制的浆糊。家中的堂屋、厨房、大门以及甚至猪圈上,都有讲究地贴上各种春联,表达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如今,手写春联已不常见,门楣上的横批也往往被忽略,形式上大多已简化。

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春联的历史和贴法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春联的由来是什么?贴春联时有哪些讲究呢?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蜀梼杌》中记载,孟昶在后蜀灭亡的前一年除夕之际,曾令学士辛寅逊在寝门上题写对联,内容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可以算作最早的对仗工整的春联记载。更有趣的是,孟昶写下这对联的第二年,正值赵匡胤征服后蜀的日子,而赵匡胤还把自己的生日定为“长春节”,这使得孟昶的对联充满了某种宿命的意味。

在古代,所谓的“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这些桃木板上绘有道教门神的形象,用于驱邪避鬼。《元日》这首诗中,王安石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描述的正是古人们在新年到来时,旧桃符被新桃符取代的习俗,与今天贴春联的习惯十分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上所绘的门神图像逐渐被吉祥的文字取代,再到对偶的文字,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春联形式。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春联在两宋时期开始流行,到明清时期已成为风行的文学形式。明代的朱元璋大力推行春联,使其从皇家贵族逐渐普及到民间。陈元瞻在《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以为笑乐。”朱元璋甚至曾亲自为一户屠户提写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种气势磅礴的对联挂在门上,引发了不少模仿,成为了中堂挂画对联的雏形。

对联的美在于其韵律节奏,而平仄的使用则是基础。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普通话里,我们有平声和仄声,其中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平声包括第一声和第二声,而仄声包括第三声和第四声。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 对联从哪里开始贴的

对联可以分为“仄起”与“平起”。若上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则称为仄起;若为平声,则称为平起。上联通常以平声结束,下联则以仄声结束。比如,“一明分日月;五岳共丘山。”其中上联“日月”以平声结束,下联“丘山”则以仄声结束。

了解了平仄的规则后,我们就能掌握贴对联的基本常识。一幅对联的正确贴法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上联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比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上联“岁寒三友”是以“友”为仄声的,下联“春风一家”则是以“家”为平声的。

另一个常见的对联是:“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这是一种叠字格的对联,朗朗上口。“福星照”为仄声,“祥云开”为平声,所以先在门右侧贴上“福星照”,再在左侧贴上“祥云开”,这就是“仄右平左”的贴法。

有时还需注意横批的书写方向。现代社会中,横批有时从左到右书写,也有从右到左书写的。贴对联时需依据横批的书写方向确定上联的位置。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书写,上联应贴在左边;若是从右往左书写,则应贴在右边。

《晚晴楼联话》中曾国藩赠送秦淮春燕的一幅对联:“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惊春去了;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这幅对联表达了曾国藩对一位青楼名妓的惜别之情,被梁羽生评价为“有叙事,有抒情,对仗也很工丽”。

史上最短的一幅对联只有四个字,上联为“色难”,下联为“容易”。这是乾隆在朝堂上用“色难”出题,大学士纪晓岚巧妙地对出了“容易”。这个对联不仅富有典故,而且各有出处,极具韵味。

中国最长的对联是钟云舫创作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全联长达1612字,气势恢宏,现悬挂于成都望江公园。

在某些地方,如果家中有长辈过世,春节贴春联的颜色也有讲究:第一年为黄色,第二年为绿色,第三年为紫色,三年孝期满后才能使用红色春联。

春联不仅仅是一种节日装饰,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大家对春联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和故事呢?欢迎分享讨论。

END.

读书是感受世界最快捷且经济的方式,让我们一起阅读,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我的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