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的拼音 钟声的拼音终生


直到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展开了探访,他在潭上找到双石,敲击并倾听其声音,发现南边的声音模糊厚重,而北边则清脆悠远,鼓槌停止后音响仍然回荡,仿佛找到了石钟山的真正声音。尽管如此,李渤依然对这种解释有所保留。他认为,石头发出的铿锵声随处可见,何以此地却以钟名闻名呢?

在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自齐安乘舟至临汝。长子苏迈将赴饶州德兴任职,我陪同他到湖口,顺便观察了所谓的石钟山。寺中的僧人让小童用斧子在乱石中挑选一两块敲击,发出的声音是硿硿然的,这让我不禁发笑,不相信石钟的传说。夜晚,月光明亮,我与苏迈乘小舟来到绝壁下。那里的大石如猛兽般侧立千尺,令人感到森然恐怖;山上栖息的鹘见到人声也被惊飞,声音如云霄间的磔磔。也有些像老人咳嗽和笑声的声音,或许是鹳鹤发出的。正当我心生退意时,水上传来了如钟鼓般不绝的声音,让舟上的人感到恐惧。仔细观察,山下的石穴缝隙不知深浅,微波荡漾导致了这种声响。舟回到两山之间,将要靠近港口时,发现中流的巨大石头可坐百人,空中满是裂缝,与风水交替产生的窾坎镗鞳之声,与之前的钟声相应,如同乐章般演奏。

我对苏迈说:“你可知道吗?这钟声如周景王的无射;而窾坎镗鞳之声则类似魏庄子编钟的音调。古人所言并非虚假!”

这件事未曾亲眼见证或耳闻,单凭主观臆断其真实性,是否可信?郦道元的记述与我所见大致相同,但未能详尽;士大夫们不会选择在夜晚小舟停泊绝壁下,因此难以知晓。而渔民水手虽了解,但却无法准确表达。这使得石钟山的真实情况未被广泛传承。那些眼光浅陋的人以斧子敲击石头来寻求答案,自以为揭示了真相。我将此事记录下来,感叹郦道元的简略与李渤的肤浅。

《石钟山记》全文:

《水经》记载,彭蠡的入口处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深潭下,微风吹动,水石碰撞,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即使在大风浪中,钟磬置于水中也无法发出钟声,何况石头?

唐代李渤对石钟山进行考察,发现潭上的双石敲击发出南边模糊厚重、北边清脆悠远的声音,鼓槌停下后声音仍回荡,他认为自己找到了解释。但他仍对这一解释有疑问,因为石头发出的铿锵声并非独特。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舟行至临汝,陪同长子苏迈到湖口观看石钟山。寺僧让小童用斧子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硿硿然,我对此不以为然。月明之夜,我与苏迈乘舟至绝壁下,大石如猛兽般立千尺,山上栖息的鹘被惊飞,声音如云霄间的磔磔。听到如钟鼓般的响声使舟上的人感到恐惧。经检查,山下石缝不知深浅,微波涌动导致了这种声音。舟回到两山间,将入港口时,发现中流的大石能坐百人,空中裂缝与风水相互作用,发出如乐曲般的声音。

我对苏迈说:“这声音如周景王的无射,窾坎镗鞳之声如魏庄子的歌钟。古人说的并非虚假!”

事虽未亲见耳闻,但主观臆断是否可行?郦道元的见闻与我相似,但未详尽;士大夫们不会选择在夜晚小舟停泊绝壁下,因此难知;渔民水手虽知却难以表达。石钟山的真实情况因此未被传承。而那些浅陋之人用斧子敲击石头,自以为揭示了真相。我记录下这些,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和李渤的肤浅。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人们对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知之甚少,最初因为旧注的不详,后来又因浅见之人未能深入了解。千古奇景被埋没了多少。苏轼亲身经历,细致观察,破解了无数疑团,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