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在《圣经·使徒行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使徒行传 2:44-47

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这种

“凡物公用”

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最早期的

“集体所有制”

形式,比马克思提出的

“共产主义”

还要早一千多年。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社会形态在我国的人民公社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仅仅存在了20多年便宣告瓦解。

转眼看看以色列,远在千里之外的基布兹(Kibbutz)集体农场,却在资本主义的背景下成功生存了近百年,并在不断的变迁中发展壮大。

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目前,以色列拥有超过270个“基布兹”集体农场,约有5%的人口——大约13万人,居住在这些农场内。基布兹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9%,农业总产值更高达40%,被誉为“以色列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奇迹”。

早在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摩尔创作了《乌托邦》一书,之后“乌托邦”成为了追求理想、完美甚至不可实现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充满焦虑与不平等的环境中,一个如“乌托邦”般的理想社会,显然吸引着无数人的向往。

而基布兹,就是这样一个以平等、民主、公有和自愿为基础的“现世乌托邦”。

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曾对这一

“以色列人民公社”

表达了深刻的见解:

对于那些追求平等和尊严而非权力的人来说,公社提供了一种更符合他们偏好的生活方式。不仅避免了“房奴”、“车奴”等社会角色的异化,还对地球的生存有利。

基布兹(Kibbutz)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聚集、集体”。

它既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形式,又是在沙漠中开垦出的农业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农场。

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2012年夏天,中国作家云也退作为志愿者,住进了以色列东南部沙漠边缘的内奥·茨马达基布兹。在一个多月的体验中,他感受到了一种简单而规律的生活:

每天五点一刻集合,晨祷,然后开始一天的劳动,中途午休几小时,再继续工作至晚上七点。

农场的工作包括锄草、剪枝、插苗、帮厨、盖房子、牧羊、酿酒、包装小食品等。

各尽所能的意思 各尽所能是什么

在每周唯一的集体休闲时段——安息日晚宴上,气氛庄重而简朴。人们身着白衣,一起舞蹈,食物则比平时更少,每人仅分到一点酒和一块面包。云也退认为:“一个民族在唯一的休闲时间里,不用娱乐或消费更多的食物,这值得深思。”

尽管生活看似枯燥,但云也退感受到:“这里的内心真正的和谐。”

在基布兹内,没有人关注你的特长或过去的经历,也不会对你的缺陷或不足加以评判。没有特权,亦没有歧视:

“这里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激情、关注和澄澈融为一体,视野、生命和行动无缝衔接。人们所做的专注于让一切变得正常,而不是完美。”

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社会主义特征的基布兹呢?

这一切要追溯到100多年前。

早期的犹太移民在面临以色列沙漠的困境时,选择了团结起来,以集体的力量应对各种挑战。基布兹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以色列的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只有20%的土地可以不经改造就耕种。尽管水资源匮乏,气候干旱,但基布兹成员凭借集体智慧和努力,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还成为全球农业科技的领先者,每年出口大量的谷物、油料种子、肉类等。

基布兹的成功,离不开其在以色列发展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初,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曾表示:“如果没有基布兹,很难想象以色列会是什么样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和犹太复国主义的结合,推动了基布兹的兴起。1909年,来自东欧的犹太青年在加利利海畔的德加尼亚建立了第一个基布兹。

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极度匮乏的降水、疾病滋生的沼泽和敌对的阿拉伯村庄,这些都需要集体的力量来解决。

基布兹的诞生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团结和共同努力实现他们的理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布兹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以色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18年,全境的基布兹数量达到29个,并于1925年召开了第一次基布兹代表大会,确立了集体所有、平等管理、按需分配等原则。

基布兹的理念深刻影响了以色列的社会发展,并为其成为中东农业科技强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