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什么意思 穷途末路什么意思啊


在先前的《和葫芦唠个“家常”》一文中,提到宋代陶穀“依样画葫芦”时,将陶穀误写成了“陶榖”,感谢读者的指正。

穀和榖,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均带有“壳”字。最初的“壳”字是以钟形乐器为左侧部件,而右侧则是象征敲击的“殳”。“壳”中有禾,表示五谷中的穀;“壳”中有木,指的是榖树的榖。虽然《诗经》中这两个字都有出现,但穀字通常释为善,而榖却被解读为恶木。穀和榖的不同用法使得它们的意思难以统一。

简化字的使用是为了提高书写的效率。在古人给名字取字时,常常蕴含深意。故使用“穀”而非“谷”以免混淆。简繁字形的转换,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误解。例如岳飞的名字并非“嶽飞”,杨万里不是“杨万裏”,武松更不是武鬆。

在历史书写中,错别字往往成为趣闻。比如《三国演义》中,傅肜被写作傅彤,苑康误作范康,李利被误为李别,吴巨被称为吴臣,X写作刘熙,孟达的字是子庆而非子度。更有张飞的敌人范强误写作范疆,周瑜的岳父乔国老被称作桥国老。

回到现代,上海的太古里名称背后有趣的故事。早在1866年,英国的太古洋行老板约翰·萨缪尔·施怀雅在上海看到“大吉”二字,由于对中文不熟悉,将“大吉”误写成“太古”。

错误的历史书写是不可避免的。《吕氏春秋》中有“三猪过河”的故事,讲述了读者将“晋师三豕涉河”误作“晋师三亥涉河”,实际上是“己亥”。这种错误常常令人哭笑不得,但在书写中若犯错,仍需立正纠正。

错误的影响可以大可以小。1962年,美国水手1号探测器在升空5分钟后因为程序中的一笔错误,出现了重大故障。调查发现问题源于程序转录员遗漏了一小横。

穀和榖的区别,如同这类误写,虽源于一笔之差,但影响深远。榖字因误解而背负的恶名,恰好借此机会为其正名。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提到的“方期戬穀”,实际上意指“尽善”

《诗经》中对“穀”的解释

朱熹的《诗集传》在讲解“穀”字时,通常将其简化为“谷”,在提及“百谷”一词时,全部使用“谷”。《诗经》中“百谷”一词出现多次,例如:“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信南山》),以及“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载芟》)。

朱熹对“穀”的解释多为“善也”。例如,他解释“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为良辰,“此邦之人,不我肯穀”则解释为善待,“教诲尔子,式穀似之”意为教诲民众传承善良。

在《有駜》中提到的“君子有穀,诒孙子”并非指实际的粮食,而是朱熹所称的“善”。《天保》中“戬穀罄宜”也是吉言,意为尽善,象征着更高的境界。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将“方凭积善”改为“方期戬穀”,显示了求善的不同层面。

朱熹对“穀”的用法充满了对“尽善”的重视,而“尽情”则较少提及。《诗经》中有关生死相许的诗句,如《大车》和《击鼓》,其中“穀则异室”是指生前未同室,死后同穴。朱熹认为这是至情至勇的表现。

《桑柔》中“进退维谷”一词,若将“穀”简化为“谷”,可能会产生误解。朱熹解释“穀”是善,而“谷”则为穷困,表示进退的困境。清代阮元也认为“进退维穀”是指处于两难善全之事。

山谷中的“进退维谷”无需过度解释,“谷”在《诗经》中是指山谷,而非穷途末路。此处的“谷”意指需谨慎而非困境。羊舌肸对晏子的观点表示认可,进退应持重。

名字中的“壳”字区分

在动画片《攻壳机动队》中,“壳”字的写法有多种:如“攻壳”、“攻殻”。这些字虽然一横之差,却带来了不同的读音和意义。在北宋时期,蔡确被戏称为“倒悬蛤蜊”,表明“壳”字的多义性。

壳字的本义为敲击。在甲骨文中,手持槌子敲击“南”字。壳字的变形包括穀、榖、縠等,显示了其字形的丰富性。

名字中的“壳”字容易产生混淆。例如,金代有张彀和张瑴,两兄弟的名字中“瑴”常被误写。唐末诗人王轂的名字中,“轂”本指车轮中心,但有误写为“縠”和“穀”的情况。

郑谷以《鹧鸪》闻名,名字中的“谷”不可误写为“穀”。唐代的郑縠与郑熏有误写情况,北宋的墨工潘谷也常被误写。

巢谷在明代名士中,最初名为“穀”,苏辙曾记录了他改名的事。尽管书法家钱穀有争议,清代的钱子璧被认为更为符合历史真实。

“四字哥哥”的读法

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斗穀於菟,这位名字多音的“四字哥哥”,因生于不吉的五月初五而被弃于云梦泽中。楚人称老虎为於菟,乳为穀,斗穀於菟的意思即为被老虎奶大的孩子。

斗穀於菟的名字因多音而复杂,其真正读音及含义在不同语境中都有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