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开头编故事 从前有座山民间故事


童年时,总喜欢请大人给我讲故事,但每当大人感到无聊,就会用一种循环的方式叙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坐着讲故事。”故事总是这么讲着,直到我明白他们不打算再继续,便乖乖地去睡觉。

在我的家乡,确实有一座名为响堂山的山,山上有座古老的寺庙,叫响堂寺。随着年纪渐长,我才意识到这座响堂山是南响堂山,三十里外还有一座北响堂山,上面也有一座寺庙,称为北响堂寺。

南响堂山离家并不远,隔着一条河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在我的童年,常常与小伙伴们在这座山上玩耍。那时的游戏简单而快乐,我们会在黑暗的石窟中摸索,虽然洞壁上什么也看不见,但依然乐此不疲。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寺庙周边的山上寻找蝈蝈、蚂蚱等小虫,偶尔发现几颗野酸枣,分着吃总是令人心情愉快。

大人们曾说,响堂寺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石窟的洞壁上拍打,能够发出嗡嗡的声音。我也尝试过脱下上衣在石壁上敲打,果然能听到那种奇特的回响。

尽管在那十几年里,我对石窟里的佛像几乎没有什么印象,真正吸引我的是正月庙会时的热闹场景。那时候,周围乡邻都会来到响堂寺,庙会的人潮如同洪水般汹涌,每个洞窟里都排着长队,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要一睹庙宇的美丽。香火缭绕,蜡烛微光闪烁,洞壁上的石雕在烛光中显得分外清晰,特别是壁顶的万佛墙,在那温暖的烛光下,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随着上学离家,我对家乡的记忆逐渐淡去,回响堂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岁月流转,外地生活的经历让我渐渐迷上了古代艺术品,回想起那座响堂寺,才意识到它竟是一座千年名刹,石雕艺术的声誉享誉世界。可惜,百余年前,响堂寺的佛像被“探险家”们盗卖到海外,展陈在北美洲的博物馆中。

这种情感的羁绊促使我开始关注关于响堂寺的资料。最近,我在邯郸文化网浏览时,看到一篇有趣的资料。1936年3月,日本人水野清一和长广敏雄对南北响堂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测量、测绘和拍摄,并于1937年6月将研究结果发布。这正是中国人积贫积弱,外敌横行的年代。

我还搜集了一些北美洲博物馆展出的响堂寺石雕佛像,与已有资料结合,得以对家乡的响堂寺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分享这一切,以下是南响堂寺的一些照片:

以下黑白照片为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拍摄。

南响堂四远景

南响堂四近景

南响堂寺俯瞰

第一窟洞口正面

第一窟右房右侧

第一窟左房左侧

第一窟左房右侧

第一窟右房左侧后壁上,右上角的万佛墙,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窟左房左侧后壁的地面有时会湿津津的,或许是雨水渗进来的缘故。

接下来是2011年在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响堂山石雕造像。这些都是一百年前被盗卖到美国的响堂寺珍贵艺术品,现分散在美国各大艺术博物馆中。

响堂寺石窟北齐巨型石雕佛、菩萨头像

响堂寺石窟北齐神兽石雕像

响堂寺石窟北齐石雕菩萨头像

以上三图为响堂寺石窟北齐石雕站姿菩萨像

响堂寺石窟北齐坐姿石雕菩萨像

以上二图为响堂寺石窟北齐坐姿石雕佛像

时间流逝,昔日的欢声笑语依然萦绕在心间,尽管如今对响堂寺的了解更加深刻,但童年时在山上追逐嬉戏的记忆,却永远镌刻在心底。正是那些经历,让人对故乡的情感愈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