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托帮互助是否合法 互助平台合法吗


网络互助资金的监管及其挑战

随着网络互助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最新数据显示,包括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在内的多家平台,付费会员人数已超过5500万,而综合其他知名平台,如众托帮和康爱公社等,网络互助的总会员人数预计已超过7000万。以每位用户平均存入30元计算,整个行业的规模已超过20亿元。

轻松互助自2016年4月上线以来,仅用两年时间便积累了近3500万的付费用户,处理了569个互助案例,累计拨付互助金超过1.26亿元。轻松筹的联合创始人于亮透露,平台的资金委托给了一家基金会管理。这家名为轻松筹微基金的机构由轻松筹出资建立,但由当地民政部门监管,并拥有私募资质,能够对互助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管。

尽管如此,网络互助平台在资金流转过程中,巨额的资金流水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于亮解释道,互助资金在基金会账户中产生的利息,并不会直接返回给个人,因其分摊到每位会员头上金额较小,反而会导致计算上的困难。平台选择将这部分收益用于救助特困儿童,并正在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实现更好的资金监管。

用户及平台造假问题

造假问题是网络互助平台面临的一大挑战。用户是否会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加入互助平台,甚至在观察期满后要求提取互助金?而平台又是否会伪造案例以获取资金?对此,于亮指出,轻松互助已与多家第三方保险公估公司合作,以确保每一个互助申请都经过严格审核。平台会将案例随机分配给这些公估公司,以避免暗箱操作,每个案例的审查费用需由申请者承担。

尽管如此,业内也有声音指出,部分平台可能存在案例积压的现象,未能及时评估,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大病互助模式的可持续性

虽然网络互助模式看似美好,但其风险控制和可持续性仍令人担忧。广州市民刘女士对此表示了不安,“加入时只需3元便能享有30万元的健康保障,但为了获取保障,必须不断充值以抵扣分摊费用,这样的投入是否会无底洞?”

于亮解释,尽管网络互助不等同于保险,但其在风险控制上借鉴了保险的精算方法。通过卫计委的数据,轻松互助平台预计每年用户的支付费用在100至150元之间,而目前大部分用户的观察期费用仅为30元,一次均摊不到2分钱。轻松互助两年来仅救助569例,这与庞大的用户基数之间的比例显然不成正比。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也曾撰文警示互助平台潜在的风险,他提到,不同年龄段的男性群体所需分摊的金额差异巨大,甚至可能出现高达2400元的情况。对此,于亮回应道,专家们的不同观点可能源于所用的计算模型差异,而当前互助案例偏少,亦与大众对这一模式的认知程度有关,主要参与者多为健康状况较好的城市中高学历人群。

专家看法:警惕网络互助的风险

虽然多家互助平台表示,自己的运作是纯公益,甚至有亏损现象,但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却在不断增加。轻松筹去年完成了28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水滴公司和众托帮等也分别获得了巨额投资。这表明,网络互助所凝聚的庞大社群已经成为商业盈利的重要基础。

中山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的周如南指出,用户加入平台更多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但网络互助实际上缺乏合法的身份,且当前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市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间,用户在参与时往往不清楚需要承担的风险。互助平台的资金运作、审核过程等信息不对称,也让用户权益面临隐患。

周如南认为,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网络互助行业可能会出现混乱。在行业尚未建立规范的情况下,企业自律很难维持,可能会迎来更加严格的监管。

于亮也表示,行业内曾出现零元补贴用户等问题。“行业最害怕的是黑天鹅事件,一个公司的不诚信行为可能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他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行业标准,以确保网络互助的健康发展,强调不能用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来对待这一事业。

“必须时刻保持对风险的敬畏。”于亮补充道。

网络互助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模式,在为众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的也面临着监管缺失、风险隐患等诸多挑战。如何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行业参与者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更为透明和安全的互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