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加一 新闻一加一文字版


近年来,我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全社会形成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实践与成就。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前三年里,经过扣除原料用能及非化石能源消费,全国能耗强度已累计下降约7.3%。虽然今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但实现“十四五”期间能耗强度降低13.5%的目标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本次节能周的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推动节能降碳,国家将推出多项措施,其中包括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效诊断,以确保减排工作更具针对性。

在浙江绍兴的一家纺织企业中,记者见识到一套新型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的实施。这一系统实时监测印染过程中每万米布所消耗的电量、水量及天然气量等指标,帮助企业进行精准的能耗管理。

绍兴永通印花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冯晨表示,系统能够对单位能耗超过设定标准10%的情况进行预警提示,这大大方便了企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有效减少了生产中的能源浪费。

记者了解到,纺织行业的能源成本占到生产总成本的接近一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浙江省去年底在纺织、化工、造纸等七个重点领域启动了“能效诊断”三年行动,永通印花便是首批参与的企业之一。

公司的总经理章建木感慨道,专家团队的到来如同医生一般,迅速找到了工厂的问题,并根据提供的“处方”进行改进。

在专家的指导下,永通印花搭建了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并引入了四台高速数码印花机,实施了电机改造以及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等节能项目。短短几个月内,电力消耗节约了277万度,总体能源成本减少了646万元。在柯桥区,专家们已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了能效诊断方案,预计年节能将达11.5万吨标煤。

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副局长俞建龙指出,能效诊断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体检与定制化的能效提升方案,从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及绿色发展能力。

不仅在工业领域,国家还将推进分行业、分领域的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用能诊断,挖掘各行业的节能潜力,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在湖北宜昌,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绿色转型带来了新机遇。通过有效的能效诊断和节能减碳措施,企业在拆解废旧汽车的过程中,不到20分钟就将一辆废旧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分类,极大提升了资源的再利用价值。

湖北宜昌物产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俞桦提到,精细拆解后,废旧汽车的零部件身价大幅上涨,像废铜这样的材料,其售价可以达到每吨3万元到4万元。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汽车以旧换新的高峰期,每1000万辆报废汽车可以回收大量钢铁和有色金属,湖北省正加速构建循环产业链,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宜昌邦普一体化循环产业园的总经理王皓强调,当前园区已实现锂电池的回收利用率达到91%以上,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接近100%。通过这一系列循环经济举措,湖北省在绿色制造方面的进展显著。

全国范围内,绿色技术的推广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截至今年4月底,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已上架3600多项绿色技术,促进交易1324项,交易金额超31亿元。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刘琼表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

在深圳,低碳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居民的共识。龙岗区坪馨苑小区通过增设新能源设施,鼓励居民参与节能减碳活动。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和碳足迹监测系统,使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增强了环保意识。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的居民刘亭表示,这样的设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潜移默化地传播了节能的理念。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反馈居民的碳排放数据,帮助大家调整生活方式。

据悉,深圳目前已启动88个近零碳试点项目,涵盖了园区、社区、校园等多个领域,预计每年可减少4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深圳在绿色转型上的努力,也为全国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

从绍兴的节能改造,到宜昌的循环经济,再到深圳的低碳社区,这些绿色实践不仅是中国绿色转型的缩影,更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在迈向绿色未来的道路上,各地的努力正在逐步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