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简介 周培公为什么跟姚启圣结局不一样


在《康熙王朝》中,姚启圣这一角色的塑造颇具个性,展现了一个复杂的老者形象,既令康熙皇帝感到亲近,又使其心生厌烦。尽管他在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与康熙之间的关系却始终保持微妙的距离。姚启圣的晚年选择了隐退,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御史近日在查阅《清史稿·姚启圣传》时,发现姚启圣的真实情况并不如电视剧中描绘得那般完美。尽管他在清初立下了重要功劳,康熙皇帝及满朝重臣对他却多有微词,这也为他死后未能获得明确评价埋下了伏笔。

姚启圣,原籍浙江会稽,生于1624年。与许多读书人一样,他曾渴望通过科举成就一番事业,但其科举之路却屡屡受挫。崇祯时期,他仅考得生员功名,未能进一步发展。

清朝入主中原后,姚启圣度过了十余年的迷茫,史书上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记载。直到顺治十六年,他在一次游玩时,目睹两名士兵企图侵犯女子,勇敢出手救下了她们,为了躲避追捕,他回归族人,并获得了汉军镶红旗的身份。

康熙二年,姚启圣中举后被任命为广东香山县知县。在任期间,他努力偿还前任留下的亏空,表现不俗,然而因擅自开启海禁而遭到革职处罚。若非后来三藩之乱,他或许会一直在仕途上沉寂。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叛,姚启圣抓住机会,自费招募兵勇,投入康亲王杰书的军中,并被推荐为诸暨代理知县。在平叛的过程中,姚启圣表现出色,康熙也因功而给予他重用,最终任命他为福建布政使,体现了其卓越的指挥才能。

康熙十七年七月,姚启圣升任福建总督,这一时刻正值康熙准备出征台湾的关键时期。他不负重托,成功收复平和、漳平,因而被授予正一品的官衔,这在清代总督中极为罕见。

姚启圣的风头渐渐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左都御史徐元文上疏弹劾他,指责其“秽绩彰闻”,并质疑他是虚构军功以谋私利。徐元文的指控,虽有其道理,却也反映了姚启圣复杂的人生轨迹。

徐元文还指责姚启圣奢靡生活,建造豪华住所,随扈数千,生活糜烂。他年近六旬,还强娶年轻女子为妾,这无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最终,徐元文的建议是,姚启圣不应被委以重任,需更加严格的审查。

尽管有这些指控,康熙在关键时刻仍给予姚启圣辩护的机会,甚至授予他世袭骑都尉的封号,显示了对他能力的认可。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成功攻克台湾,姚启圣在福州的贡献不可小觑,甚至在某些方面胜过施琅。在施琅入京受封时,姚启圣已然去世,享年六十。

通常来说,像姚启圣这样的封疆大吏去世后,朝廷会给予一些礼遇。康熙对此并未给予赞赏,未赐祭葬或谥号,显然对此人并未做出正面评价。

在福建百姓心中,姚启圣的形象并不出色。同时期的吴兴祚在去世后受到地方民众的拥戴,而姚启圣却显得相形见绌。

姚启圣去世不久,朝中御史便开始追究他在船舶和军械方面的亏空,要求康熙进行严厉处理。康熙向来宽容,考虑到姚启圣生前的劳苦,最终选择免除追缴,为他保留了一点面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姚启圣的经历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他的复杂人生也使得人们对他有着不同的看法,留下了诸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