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刹是刹前轮还是后轮 汽车手刹和脚刹的区别


刹车是汽车行驶中至关重要的安全系统,熟练掌握这一功能是每位驾驶员的必修课。本文将深入探讨刹车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技巧,帮助驾驶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关键系统。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实用技巧,适合各级别的司机,无论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驾驶员,都能从中受益。

刹车踏板的操作至关重要。当踏下刹车踏板时,所有车轮会同时减速。而手刹通常控制后轮,部分车型的手刹甚至可以控制前轮。在这种情况下,正确使用刹车可以提高行车安全。

在现代家用车中,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几乎成为标配。该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车轮在刹车时抱死,抱死会导致车轮失去转动能力,从而降低与地面的摩擦力,最终导致刹车效果减弱。尤其是在前轮抱死的情况下,即使转动方向盘,车辆也难以改变行驶方向。ABS系统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让每个车轮的制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保持方向控制。国家也规定所有家用车必须配备ABS,这无疑是对驾驶安全的提升。

当ABS启动时,泵会主动调节刹车系统的压力。这时,刹车踏板可能会出现快速抖动的情况,给驾驶员一种无法踩下去的错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驾驶者无需惊慌。

ABS并不是万能的,其性能需要依赖于路面的附着力。比如,在砂石、冰雪或碎石路面上,如果车速过快并且刹车力度过大,车辆仍然有可能出现无法停止的情况。驾驶者在这些路况下务必要控制好车速与刹车力度。在安全的情况下,不妨试着猛踩刹车,亲自感受ABS的工作原理。

大多数车辆现在都采用前后碟刹系统,这种系统的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间隙极小,使得刹车反应迅速。刹车片不能贴得过紧,否则会增加转动阻力,导致油耗增加,并加速磨损。维护保养时,应选择技术过硬的维修店。

关于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更换周期,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主要依赖于磨损情况。通常情况下,前轮的磨损速度快于后轮,建议前轮更换两次时后轮更换一次。可通过观察刹车卡钳前方,查看刹车片的厚度。现在很多刹车系统配有磨损报警装置,高档车则多为电子式,而常见的则是在磨损极限位置设置铁丝,发出“斯斯”的噪音提示更换。

由于刹车片的材质较软,磨损速度更快,通常需要在更换2到3次刹车片后才更换刹车盘。刹车盘在潮湿天气下容易生锈,这是正常现象。虽然不需要特别处理,但如果生锈部分严重,尤其是与轮毂接触的地方,建议进行打磨和防锈处理,以防日后拆卸时遇到困难。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刹车盘与刹车片的贴合度将达到最佳状态,能产生最大的制动力。刚更换的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性能会有所下降。驾驶者在更换后应适当控制车速和跟车距离,以确保安全。

刹车片有软硬之分,软质刹车片在脚感和噪音上表现良好,但磨损速度较快,容易掉灰。而硬质刹车片则相对耐磨,但踩下去的感觉较硬,需用更大的力气才能达到同等制动力。建议根据原厂的设定进行选择,以免影响车辆性能。

由于刹车片中含有金属颗粒,可能在刹车盘上留下凹痕。凹痕较浅时无需处理,但若凹痕较深,则需及时修复,以免导致刹车盘提前报废。处理时,取下刹车片,用砂纸打磨凸起部分,待磨损后凹痕便会消失。

拖刹现象,即踩下刹车后松开踏板但刹车片不回位,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尤其是在单个车轮拖刹时,若车速较高,会导致失控。拖刹现象多见于鼓刹,而碟刹则相对不易出现,通常是卡钳导向销生锈导致的,只需清洗后加润滑油即可。

刹车油管在传递刹车动力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发生泄漏,刹车系统将失灵。大多数刹车油管为金属制成,耐用性较强,但与车轮连接的部分是橡胶,容易因颠簸而老化。定期检查车轮上的刹车油管十分必要。

对于动手更换刹车片的车主,只需拆掉卡钳的一侧,抬起后即可方便更换,而不需要拆掉整个卡钳。刹车片背面一般都会安装止震片,以避免金属直接接触而导致的震动。如果在安装新刹车片时止震片脱落,切勿随意丢弃。

有些车辆的刹车卡钳上还会安装一根弯曲的钢丝,这是一种回位弹簧,帮助卡钳回位。如果回位弹簧与卡钳之间堆积了污垢,可能会导致低速刹车时出现震动声。可通过清洗剂清理干净,确保刹车系统的顺畅。

刹车系统的维护与了解至关重要,虽然本文内容较为概括,但对驾驶者而言,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就已经足够。在今后的驾驶中,关注刹车的状况,定期保养,以确保行车安全。如果还有更多相关问题,欢迎继续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