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蚊帐安装视频 1.8米x2米大床蚊帐


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群年轻的守边卫士,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动人的故事。8月25日,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组织二局与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同启动的“边疆红”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拉开帷幕。活动后,13家中央媒体的记者们深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实地探访了那些守护边疆的力量。

“欢迎年轻人来边关,在这里你会收获更不一样的自己”

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的马背警队是一支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队伍,队伍中有两位出色的女警,其中最年轻的吉雅因一段“冰雪妆‘00后’女警严寒策马巡边”的短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吉雅的眉毛和睫毛上挂满了雪花,网友们亲切称她为“雪眉女警”。

回忆起在近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骑马巡边的第一次经历,吉雅显得有些紧张。她谈到自己的职业选择时表示:“我一直听说马背警队的故事,自己主动报名来这里。我并不觉得辛苦,虽然父母眼中我还是个孩子,但我们00后已经能够承担责任和使命。欢迎年轻人来边关,这里会让你收获不一样的自我。”

而在这片广袤的边境草原上,除了吉雅的故事,还有“红脸警察”的传奇。去年三月,极寒天气下,五辆车和十八名群众被困,马背警队队长阿其图带领三名民警冒着风雪出发救援。他们用铁锹清理积雪,努力将被困者解救出来。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寒风中,民警的脸被冻得通红,阿其图心痛不已,便将这一幕记录下来,并上传至网络,随后便引发了广泛关注。

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马背警队驻守在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的60%是湿地与丘陵,春夏时节泥泞难行,冬季则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自成立以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东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守护者。

">

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马背警队在工作

“这一辈子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完成好爷爷和阿爸交给的任务,把边境守好”

在我国的边防体系中,党政民合力的模式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保障了祖国北疆的安全与稳定。新巴尔虎右旗的牧民图门,被称为草原上的守边卫士。他坚定地表示:“我是草原的孩子,终生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好边境。”他指着家中珍藏的老照片,流露出深深的自豪感。

在中蒙界湖贝尔湖西北岸500米处,图门的家中有三座蒙古包构成的哨所,这里是他家族三代护边员的“阵地”。从蒙古包到平房,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变,但图门始终铭记着自己的初心。1985年,年仅18岁的他骑马去20公里外的苏木报了名,成为了民兵。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他荣获了三等功。

上世纪90年代,图门毅然放弃了组织分配的“金饭碗”,回到边境继续守边。图门的爷爷是最早加入中国的牧民护边员,父亲也传承了这一职责,而如今,这份使命延续到了他的手中。几十年来,他在风雨中坚守,忠诚地为国戍边。

如今,图门的孩子们在外地读书,假期回家时也会陪伴父母巡边。他认为,孩子们有自己的选择,时代在变,但他始终教育他们要热爱家乡,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牧民图门在家中的“蒙古包哨所”观察边境情况

“这条巡边路,我要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

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的边境前沿,记者见到了护边员王玉发。他深情地表示:“作为中国人和一名员,我有责任心和觉悟。巡边工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

王玉发的家很简单,几间平房外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对面草坡上写着“爱民护边守边强边”的大字,都是他用1000多块石砖亲手拼成的,作为对自己入党40周年的纪念与激励。

67岁的王玉发,1984年在阿尔山林业林场工作时加入中国。自2003年起,他开始在边境巡逻,负责长达25.928公里的中蒙边境线。在22年的巡边生涯中,王玉发成功协助抓捕了多名企图偷越国境的人员,巡查里程接近万公里。他以“活地图”的称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王玉发不仅是边境的守护者,还是边民的宣传员与调解员。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边民家中,普及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边民的法治观念和爱国意识。在他的影响下,多位群众自愿加入护边员队伍,共同守护着边境的安全。他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红色堡垒户”的选举中以几乎全票当选。

">

护边员王玉发用工具修缮边境铁丝网

这片草原上,守边的故事代代相传,无论是年轻的警察还是经验丰富的牧民,他们共同编织着祖国边疆的安全网,传递着守护边疆的坚定信念与责任。在这条边境巡逻路上,他们用无悔的青春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