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称为什么 白居易被称为什么诗号


在历史的长河中,安禄山的胡旋舞似乎成了大唐盛世逐渐走向衰落的象征。唐代的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边疆动荡不安,昔日繁华的唐朝逐渐显露出衰退的迹象。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倍感生活的重压,阶级和民族矛盾愈加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奋起呼吁改革,利用文学作为传播工具,揭露社会现实,激励统治者和民众的觉醒。新乐府运动便是在此时应运而生,对唐代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雕像

提及新乐府运动,不得不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谈起。他的诗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动荡,正如他的《丽人行》所描绘的那样:长安水边的丽人,在盛春的绣罗衣裳中,透着浓郁的风情。诗中透出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通过对丽人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苦痛和无奈。

杜甫的才华横溢,创作了《兵车行》、《哀王孙》、《悲青坂》等诗篇,深入挖掘唐朝社会的真实面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他并不拘泥于传统的乐府形式,而是将乐府诗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展现出对社会的不满与批判。杜甫的创新,使得乐府诗突破了旧有的束缚,直面当时的社会病痛。

在杜甫之后,李绅发起,张籍和王建实践,白居易与元稹更是积极推动,形成了新乐府运动的全盛期。这场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学革新,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新乐府运动浮雕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这一运动的理论进行总结,强调了诗歌的实用性与群众性。

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大量的新乐府诗作上,更在于提出了一系列系统的创作理论。白居易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诗歌传达民生疾苦,力求让统治者听见百姓的声音。他倡导形式的自由,打破了传统近体诗的框架,创造了全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影视作品中的白乐天剧照

生于公元772年的白居易,字乐天,出身于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慧。二十九岁时中进士,随后成为翰林学士。他在任期间力求正直,时常上书批评朝政,因而与权贵关系紧张,最终因政敌诬陷而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他曾在多个地方任职,但对仕途的失望让他选择了隐居,晚年在洛阳过着清静的生活。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数量庞大,题材丰富,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他的作品涵盖了讽喻、闲适和感伤等多个领域,其中讽喻诗尤为显著。《杜陵叟》通过描写老百姓在天灾下的苦境,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无情。而在《轻肥》中,白居易则猛烈抨击了那些享受奢华的权贵们,凸显出底层百姓的悲惨处境。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在《新制布裘》等诗中,白居易表达了对无衣穷人的关怀,希望实现“天下无寒人”的美好愿景。他的感伤诗如《长恨歌》和《琵笆行》更是以细腻的情感和华美的语言赢得了后世的喜爱。《长恨歌》刻画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而《琵笆行》则展现了琵琶女的悲惨命运,诗人通过音乐的描写传达了内心的苦闷。

琵琶女遇江州司马,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还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诗歌更加接地气,能够让普通百姓也能理解。他坚持在创作中注重内容的深度与社会的现实,赋予古典诗歌新的生命。白居易无疑是继李白和杜甫之后,唐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在白居易的引领下,不仅革新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还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通俗化和口语化,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清]蘅塘退士(编),于雯雪(注),唐诗三百首(新注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