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siri 苹果siri声音怎么调大
苹果在AI领域的进展,终于迎来了转机。近期,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苹果正在与百度洽谈,计划在其iPhone及其他设备中整合生成式AI的功能,尽管目前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这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的iPhone 16、iOS 18和MacOS将会搭载AI功能,而在国内外的AI大模型方面,苹果将与不同厂商合作。虽然苹果的步伐似乎慢了一些,但在追赶的过程中,依然带来了一些令人期待的惊喜。
相比那些早已实现AI助手的国内品牌,苹果的迟到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AI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苹果这次的延迟,是在跟上时代步伐的努力,还是意味着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掉队?
在上个月的最后一天,苹果宣布放弃了长期以来的泰坦计划,全力投入AI开发,众多汽车团队成员也将转入AI部门。尽管这一决定在汽车行业引发了些许遗憾,但从长远来看,这是苹果向科技公司转型的一项明智之举。
AI作为基础性应用,如今已经成为所有大型企业的共同追求。苹果的“断舍离”正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如何有效地拥抱AI,并在被瓜分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依然是摆在苹果面前的一道难题。
针对国际市场,苹果正在积极与Google洽谈,希望在iOS 18中整合AI大模型,实现其他品牌早已具备的AI功能。尽管双方尚未就合作协议的条款达成一致,也未最终确定实施方案,但在众多备选合作伙伴中,Google的Gemini显然是苹果的最佳选择。
三星在今年二月发布的Galaxy S24系列机型,以其强大的AI功能脱颖而出。通过大模型Gemini的支持,这款手机实现了通话翻译、创意写作等功能,令用户体验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平均水平。而这也为未来的AI手机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手机市场上,三星的市场占有率达19.4%,而苹果则以20.1%登顶。如果能够成功与苹果合作,Gemini在全球范围内的搭载率将显著提升,这无疑将极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与其他强调自主研发的品牌不同,苹果选择与Google合作的策略颇具深意。在目前步伐稍慢的情况下,快速“拿来主义”无疑是抢占市场的高效方式。与Google的合作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还能有效缓解两家公司面临的监管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AIGC技术虽然具备强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受到道德和隐私问题的困扰,因此将其交给已经在三星机型上成功试水的Google,也有助于降低舆论和责任风险。
技术本地化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对AI大模型的监管和法律要求各不相同,确保合法合规的落地是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的前提。苹果决定采取“国内+国际”的双轨策略,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国行版三星S24系列的AI功能,实际上是多个厂商的技术集成,包括由百度和京东提供的即圈即搜功能、由美图秀秀的大模型MiracleVision完成的智能修图,以及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支持的文章摘要与智能写作功能。苹果未来是否也会与多家厂商合作,值得关注。
最终,苹果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推出一款智能语音助手,而是构建一整套AI终端。根据外界消息,苹果当前的自研进度和技术水平与Google、OpenAI等行业巨头仍有一定差距。宁可花时间借用成熟的方案,也要为自研大模型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合作将是苹果全球化AI布局的第一步,最终目标则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研AI大模型。这无疑是一项高投入、耗精力的工程,任何稍微的进展缓慢,都可能导致在竞争中落后。
库克曾表示:“生成式AI方面开辟新天地,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可以重新定义未来。”苹果对大模型的探索始终在进行中。
本月15日,苹果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提到了名为MM1的新型生成式AI模型。这个模型拥有最高300亿参数,是苹果在多模态大模型研究上的最新成果。
虽然MM1在测试效果上尚未达到Gemini和GPT-4V的水准,也没有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成结果,但其通过对各种数据变量的控制,能够有效识别出影响模型生成效果的关键因素。简单来说,MM1并不强大,但通过观察和总结,依然可以在多次尝试中取得进步。
MM1由密集模型和混合专家(MoE)变体组成,能够有效指挥数据流动,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能耗。这篇论文的发布标志着苹果在AI领域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尽管没有颠覆行业,但却在技术细节中展示了它们的努力。
苹果的探索进展缓慢,消息发布频率低,但布局的雄心显而易见。尽管外界常常对苹果的技术进展表示担忧,但回顾其过往,可以发现苹果往往是最早布局的一方。
截止到2023年,苹果收购了32家AI公司,位列科技巨头收购榜首。回顾2010年,乔布斯亲自致电“Siri之父”Dag Kittlaus,促成了Siri的加入,这被视为苹果进军AI的开端。
作为一个信息助手,Siri当初设计的理念是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处理复杂任务。最初,Siri能够与42个网络服务相连接,从餐厅评论到数学计算,无所不包。
随着AI大模型的迅猛发展,Siri的实际体验已经与当今AI助手存在不小差距。智能助手仅能被动响应用户需求,而AI终端则主动接近用户,通过分析习惯与偏好,提供更个性化的建议。
苹果在AI领域的迟到,实际上只是相对较晚。尽管国内大部分品牌已经在AI终端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布局,各家特长各异,但整体可用性尚未超越基本水平。
在未来的竞争中,整合大模型与系统、应用的能力,以及对新交互方式的探索,都是苹果需要面对的挑战。AI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期待苹果在未来的布局中,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