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无声惜细流全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的诗名是什么


文/别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杨万里,这位以“诚斋”著称的南宋诗人,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诗句虽流畅优美,却难以概括他的真实人生,正如“诗如其人”的说法,在他身上并不成立。

在绍兴二十年,二十三岁的杨万里初次来到繁华的临安城,满怀理想,却意外落第,给他以后的仕途埋下了伏笔。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远非最后一次。

四年后,他再次踏上临安的土地,终于考中进士。此后,他被任命为赣州司户参军,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涯。父亲杨芾曾带他拜访过名臣,为他铺路,而杨万里与胡铨和张浚的交往,深刻影响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他三十二岁时,因宋孝宗的登基,杨万里得以在临安任教,然而这并未给他带来安宁。在得知父亲病重后,他急忙回乡,父亲去世后他守孝三年。这三年不仅是失去亲人的哀伤,更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重大空窗期。

回到临安后,他并没有选择安稳,而是急于上书批评时政,甚至撰写《千虑策》,大刀阔斧地提出改革建议。虽然此举险些让他遭受更大的挫折,但也正是这种耿直和坚定,塑造了他独特的个性。

不久,他因治理旱灾的出色表现被提拔,然而在官场上,他的直言不讳依然令他屡屡与权臣发生冲突,尤其是与虞允文的对抗,显示了他勇敢而坚定的性格。

即便在官职最高时,他仍旧保持着内心的纯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如他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所描绘的西湖风光,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热情。杨万里所创造的“诚斋体”,在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杨万里的生命如同他笔下的蜻蜓与荷花,尽管身处权力的中心,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童真与执着。他的故事,正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反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在他的诗作中,杨万里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透出一份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正如他在《舟过安仁》中描绘的小童,虽身处繁华,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童趣。这种童子心态,或许是他对现实世界独特观察的根源,也是他诗歌灵感的源泉。

杨万里的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自然的深刻洞察。他常常在平凡的景象中,找到深刻的哲理。比如在《小池》中,清晨的荷花与蜻蜓的细腻描写,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折射出他对生命细节的关注与热爱。这种对美的追求,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主题。

杨万里的仕途并非一路坦荡。在官场的风云变幻中,他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挑战。尽管经历了几次挫折,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面对权臣的打压,他毫不退缩,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这意味着与权力的对抗。正是这种勇气,成就了他在文坛的传奇地位。

在书信与政论中,杨万里不仅提出了对国事的看法,更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他的政论《千虑策》,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也显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挑战现有的权威,为社会变革贡献自己的智慧。

通过与名臣的交往,杨万里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了对政治和历史的理解。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也使他在思考国家命运时,愈加深刻而全面。张浚的影响,使他更加坚定了报国为民的信念,而胡铨的支持,则为他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尽管在权力中心,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身份。杨万里以其独特的风格,融合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感,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他的诗句中流露出的细腻与情感,使得后人倍感亲切与共鸣,正如他所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诗人的成长与探索,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永恒冲突的深刻思考。他用诗歌记录下的,不仅是自己的经历,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身影与诗篇,将永远闪耀着智慧与热情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