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字的演变过程图片 朋的演化过程怎么写


在《说文解字》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又”部的三个汉字:“彗、叚、友”。其中,只有“友”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字,早在1988年被收录在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将放在这个字上。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三个字的来源及演变。

首先是“彗”。它的读音为

huì。《说文解字》对其解释为:“彗,扫竹也。从又持甡(shēn,众多)。”这是一个会意字,其本义为扫帚。从字形演变来看:

在甲骨文中,“彗”字的形象是两把扫帚并排放置,后来演变为手持两把扫帚的样子,代表着扫除的意图。

在古代文献中,关于“扫竹”的解释可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提到:“彗,帚也,谓为之扫地,以衣袂拥帚而却行,恐尘埃之及长者,所以为敬也。”这说明燕昭王手持扫帚为他的弟子们清扫道路,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们学习。《礼记·曲礼上》也提到:“国中以策彗卹勿驱,尘不出轨。”其中的“策彗”指的是用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用以轻轻搔摩驾车的马,以减缓速度,防止尘土飞扬。

除了本义之外,“彗”还有其他用法:

(1) 意为扫、拂。《后汉书·班彪传下附班固》记载:“元戎竟野,戈鋋(

chán,古代的一种铁

矛)彗云。”李贤注释:“彗,扫也。”

(2) 代表星星的名字,常称为“扫帚星”或“扫把星”。古人认为彗星的出现是灾异的象征。《左传·昭公十七年》有云:“彗所以除旧布新也。”这表明彗星被视为去除旧事物,迎接新生的象征。

“彗”的小篆写法如下:

接下来是“叚”。此字有两个读音:

(一)jiǎ。《说文解字》指出:“叚,借也。阙。”这也是一个会意字,意指借用。“叚”的字形演变情况如下:

许慎认为“叚”的构形不明,因此用“阙”来形容。林义光认为字形代表上下两手相交的状态,表明相互给予的意思,体现了“借”的概念。段玉裁在注释中提到:“此叚云借也,然则凡云假借当作此字。”

《管子·轻重甲》中提到:“然后可以通财交叚也。”这意味着可以进行财利上的借贷往来。

“叚”的另一个读音

(二)xiá,在《集韵》中有不同的用法:

(1) 通“瑕”。《字汇补·又部》提到:“叚,古文瑕玷之瑕作叚。”

(2) 通“遐”。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述林》中提到,徐同伯读“叚”为“遐”,因为《诗·小雅·南山有台》中有“遐不黄耇(

gǒu,高寿)

”的用法。

“叚”作为姓氏也有记载。

“叚”的小篆写法如下:

最后是“友”。它的读音为

yǒu。《说文解字》对“友”的解释是:“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本义为友好、互助、志同道合。

字形演变中,甲骨文和金文的“友”字左边是一个手,右边也是一个手,两只手在同一方向相合,象征着齐心协力,携手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高鸿缙在《中国字例》中提到:“字从二又(手)合作,原为动词,后来与‘朋’字同称,演变为名词。”友不仅代表合作的概念,也指代参与合作的人。

《释名·释言语》中的记载:“友,有也,相保有也。”而《孟子·滕文公上》提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反映了古代乡里人们互相扶持、和睦相处的关系。

“友”一词也用来指代朋友。《诗·小雅·常棣》中提到:“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表明朋友之间的情谊有时更加深厚。人们也被鼓励与正直、诚实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论语·季氏》中提到:“友直、友谅、友多闻。”

除了其本义外,“友”还有许多其他的用法:

(1) 表示亲善和友爱。《广雅·释诂三》称“友”为亲。《周礼·地官·师氏》提到教导国子三行,其中一行为尊敬贤良之人。

(2) 反映顺从的含义。《书·洪范》提到“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

(3) 指代兄弟间的相互尊重。《尔雅·释训》提到“善兄弟为友。”

(4) 描述有友好关系的对象,如友人、友邦、友军。

在古代,“友”还作为官名。《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提到:“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

“友”也是一个姓氏,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

这三个汉字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展示了汉字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字与字之间不仅是简单的组合,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情感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