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的释义 懒散的成语


运动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早已无需多言,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却难以鼓起勇气去行动。一项新的研究揭示,懒惰或许不仅仅是个人意志的问题,而是大脑的“省电”选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揭示我们为何常常选择躺在沙发上而非积极运动的根本原因。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科技发现

大脑与懒惰的关系

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常常会感到失落——尽管购买了年度健身卡,最终却鲜有使用。想要动的冲动瞬间闪现,随即各种借口便纷至沓来。尽管社会各界对运动的推广不遗余力,实际上,许多人却在行动上无法提起劲头。这究竟是为何?最新的研究为这个“懒惰”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项发表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懒惰实际上是大脑自我选择的结果。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马蒂厄·布瓦贡捷博士及其团队发现,当人们尝试进行身体活动时,大脑会动用额外的资源,从而让人潜意识地选择“节能模式”,从而抗拒运动。换言之,虽然我们对运动的愿望坚定,但在大脑的暗示下,行动却变得愈加困难。

近年来,关于“久坐”的危害的研究层出不穷,因而“久坐”成了一个全民性的“懒惰模式”。新研究的发布,更是为我们对懒惰的理解增添了一层厚度。纵观历史,节约能量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长此以往,大脑便形成了独特的“节能模式”,即使运动的号召声再响亮,大家依然难以从沙发上站起。

专家解惑

潜意识与运动意愿

为深入了解大脑如何“偷懒”,研究团队使用电极监测志愿者们的脑电活动。尽管志愿者在表面上更倾向于选择“活跃的图片”,远离“懒散的图片”,但脑电图却显示,当他们试图远离“懒散的图片”时,反而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这种现象让人思考,是什么在推动这种“懒惰”的选择?

华南理工大学的王键教授和单嘉杰讲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脑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王教授进一步解释,神经心理学通常会采用“对受试者施加不同刺激后测量其脑电”的方法来分析反应,但这并不代表运动意愿的唯一标准。“即使在不运动时,其他神经活动仍可能在进行。懒惰是否真的是大脑的节能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人类大脑复杂无比,单一的脑电数据并不能完整地解释意识层面的现象。马蒂厄·布瓦贡捷在研究结论中也谨慎地指出,节能并拒绝运动只是解释懒惰的一种可能性。

面对懒惰,或许我们的大脑只能部分负责。

合照与独照的美感

如今,手机记录下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当浏览朋友的朋友圈时,独照与合照的美感对比是否引起了你的思考?在美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曾提及“拉拉队效应”,即团体中某个个体的魅力往往在合照中更为显著。难道合照中的人总比独照更吸引人,正是“拉拉队效应”的影响吗?

单嘉杰指出,这一结论源于结合了五个实验的报告。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混合组,在合照中,个体的吸引力评分普遍高于独照。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源于人类的视觉系统在评估合照时,更倾向于整体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个体,屏蔽掉不吸引人的特质。

他解释道,观察合照时,评分者的目光往往聚焦于更美丽的个体,因此在从“扫视合照”到“给出评分”的过程中,大脑消耗了更多的信息处理能力。这表明,“拉拉队效应”可能源于人类认知中的某种偏见。

独照不易,合照更美。无论是大脑的“节能模式”还是认知偏见,这些原理的理解,或许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提升形象的小技巧。